贵州
最近访问
热门站点
全部
省级云
市州云
区县云
其他云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U
V
W
X
Y
Z

探索打造标准化救灾产品 中国红基会为灾区提供专业援助服务

2021-06-24 09:23:06     公益时报

  对灾害救援社会组织来说,当地震或其他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联系受灾地区、了解灾害实际情况并确定灾区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是组织开展救援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而顺畅的沟通及反馈机制、高效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则是保证救援成功的关键。

  一个月前,云南大理州漾濞县、青海果洛州玛多县相继发生地震,造成不同程度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紧急启动应急响应,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救灾赈济项目中心主任殷涛、志愿服务项目中心主任关永巍和信息技术部部门负责人张峰组成两个赈灾工作组,分别赶赴云南、青海地震灾区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和需求,并组织开展赈济家庭箱发放等相关工作。同时,基金会通过新浪微公益、支付宝公益、腾讯公益等互联网募捐平台首期筹集3000只赈济家庭箱,援助云南、青海受灾地区。

  根据灾情和实际需求开展救援

909f7ff0dedd4f5f93d04bca2b96c98c.jpg

云南漾濞工作组进行灾情调研

  5月21日晚,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5月23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云南赈灾工作组抵达漾濞县红会临时备灾库,评估物资筹备情况以及补充需求。殷涛告诉记者,在得知地震消息后,基金会第一时间联系了云南省、大理市和漾濞县三级红十字会,了解灾情发展和受灾地区的实际需求。

19aa3060a026e3de03789197e6acfd71.jpg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济家庭箱在洱源县发放

  经过3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紧急装配,5月26日凌晨2点,2000只赈济家庭箱发车起运并于当日运抵灾区,发放给受灾群众。其中,漾濞县发放800只赈济家庭箱,洱源县、永平县、大理太邑乡各发放400只赈济家庭箱。

  “受灾地区对物资的需求根据各方救援物资的逐步到达会有调整。现场大宗救灾物资有米、油、方便面等,能够保证群众的基本民生需求。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济家庭箱内有十二三种物资,给一个家庭带去的都是必需品。这些必需品或因为价值小,或因为零碎,很少有大批量捐赠。而且,我们的家庭箱内物资都是老百姓需要的,不用反复沟通和调整。”殷涛谈到。

8e6658825ed1894411c51831ed2ee107.jpg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济家庭箱运抵青海玛多地震灾区

  据了解,根据受灾地区群众的实际需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济家庭箱内装有手电筒、热水袋、口罩、消毒液、洗手液、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殷涛告诉记者,“我们通过云南省、大理市和漾濞县三级红会实施发放计划。这次大理市红会所有工作人员都赶到县红会物资发放现场,配合各县红会工作人员一起进行签收和发放,整个过程非常有序且顺利。”

  5月22日凌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5月23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青海玛多赈灾工作组到达西宁,并与青海省红十字会沟通了解灾情。由于灾区海拔高、气温低,受灾群众安置点对于防寒及日用品的需求较大。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灾工作组、青海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超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彻夜工作,4小时配齐1000只赈济家庭箱。5月25日早9点,这批赈济家庭箱从西宁起运,行程480公里,历时9小时,安全运抵达玛多县,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分别发放至扎陵湖乡、黄河乡、玛查理镇群众安置点。

  与各方保持紧密联系是行动关键

d3887c9bc370f082997b28ab55369aad.jpg

伊利集团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驰援地震灾区

  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地震发生后,5月22日一早,伊利集团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漾濞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将第一批物资运抵灾区。

  企业及各方社会力量的参与,为灾害救援提供了及时且必要的支持。但在突发灾害面前,社会组织如何能够快速联动爱心企业,确定灾区所需救助物资并第一时间开展救援行动?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在应急救灾方面,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长期保持着与爱心企业的联动,发挥各自优势,争取最快时间将一线最需要的物资送到群众手里。

  殷涛谈到,以伊利集团为例,他们不仅有救援能力,且有心去做公益。“他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网络,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获取现场情况信息。在得知漾濞县群众有序撤离到指定的三个应急避难点后,他们一大早就把应急营养物资送到了避难点灾民手中。”

  在玛多县发生地震的当天下午,伊利集团迅速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果洛州红十字会,安排第一批物资装车起运。由于道路受损严重,通过救灾绿色通道,经过15个小时、900多公里的长途颠簸后,伊利纯牛奶、安慕希等营养物资顺利抵达震中玛多县,由玛多县政府统一发放给受灾严重的群众。部分物资不卸车直接运抵距离玛多县城30多公里受灾较重的黄河乡藏文寄宿制小学,保证186名寄宿学生在灾后喝到牛奶。

  除了联动爱心企业共同参与,及时采购前方所需物资并快速运送到灾区群众手中,也是公益组织面临的一大挑战。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通过支付宝、腾讯公益和新浪微公益三家互联网平台发布众筹,每家平台筹款目标为30万元。截至目前,基金会共驰援云南2000只赈济家庭箱,驰援青海1000只赈济家庭箱,总价值90万元。

  赈济家庭箱内有多种生活亟需物资,如何在短时期内采购齐?殷涛表示,“我们经过多年赈灾物资采购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与一些大型超市都有密切合作,所以可以做到在第一时间调配物资、装箱和运输。同时,我们和省红十字会一同商议物资的需求和运输,这也保证了我们的赈灾物资在路上畅行无阻。”

  主动探索打造标准化救灾产品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发生后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上线筹款项目、为灾区筹集所需物资,成为应对灾害及助力灾后重建的重要补充力量。但我们也看到,近年来一些公益机构在参与灾害救援过程中缺乏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没有一个完整的项目执行体系,导致资源重复浪费,盲目参与。

  成熟的救援制度和标准化救灾产品,对于不同的灾害救援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9a45bf678fbe92798ffed883ee3fb5d2.jpg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济家庭箱

  据介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济家庭箱诞生于2012年云南彝良地震灾后救援。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地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根据当地灾情,为震后地区的民众发放赈济家庭箱。次年12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济家庭箱执行手册》正式发布并施行,赈济家庭箱成为标准化救灾产品。

  该项目秉承“一箱救灾物资,一户受灾家庭,一周应急生活”的理念,即以家庭为单位,配置保障受灾群众灾后生活的必需品,保障一户3至5口人一周的应急生活基本需求,通过标准化的物资采购和完整的发放体系为受灾群众提供专业的援助服务。

  针对地震、水灾、旱灾、冰冻雪灾等不同灾情,执行手册中分别列出了不同的“赈济家庭箱物品配置表”,规定了物品种类、数量和总价值。其中,应对地震、水灾的配置表最为齐全,包括食品、清洁用品、生活用品三大类20余种物品。旱灾的配置表物品最少,增加了食品的占比,另两类则相应减少。冰冻雪灾的配置表理所当然地增加了防寒服、棉帽、棉手套等防寒用品。执行手册还规定,箱内物品根据灾害内容、发生季节、损毁程度、发生地区等情况进行配置,合理考虑物价变动等因素对家庭箱标准进行调整。

  赈济家庭箱采用塑料整理箱包装物品,箱子上贴统一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标志。塑料箱更结实耐用,利于长途运输和装卸。同时,它又可作为一件日常用品,为受灾群众的生活带来便利。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放赈济家庭箱174457只,覆盖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和两个国家。

  中国红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贝晓超谈到,赈济家庭箱项目在总结经验优化家庭箱物资装配方案的同时,于2020年进行了信息化升级。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搭建了赈济家庭箱项目管理系统,从家庭箱的采购、物流、接收、发放等全流程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扫描二维码可以跟踪救灾物资的运输和接收情况,受灾群众还可以反馈家庭箱使用情况。该系统还根据地区、灾情种类、受益人数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上线后,实现了赈灾物资全流程可追溯,使项目更加可控和透明。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