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最近访问
热门站点
全部
省级云
市州云
区县云
其他云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U
V
W
X
Y
Z

让印度农业不再“又苦又穷” 美国小伙把农民变“网红”

2018-11-18 09:04:57     中国红十字报网站

  “农村很穷,农民很苦,农业很危险”,这句话是对中国三农问题最广为流传的概括,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另一个农业大国 ——印度。

  据统计,印度有61万个村庄,超过6亿农业人口,平均每个农民的年负债额达到300美元,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天的收入还不到两美元。为了改善生计,农民不得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亩产,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土质下降,耕种成本反而上升。与此同时,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耕方法却迟迟得不到有效推广。

  印度的“三农”问题

  2003年,印度政府调查发现,农民获得农业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农民之间的口口相传,这种方式的效率可想而知。印度有10万多名政府农业技术员,负责下到田间地头向农民普及农业知识和技能。可是平均每2000个农民才能分到一个农技员,而要见到一次农技员一般要等上半年。

  如何以合理的成本提高农技推广的速度和效率?这成为破解印度“三农”问题的关键。

  说起“美国偶像”,大家都知道它是一个风靡全球的选秀节目。而印度一家叫做Digital Green的非营利机构发现,自己做的事情无异于开办了一个“农民偶像”节目。

  这家机构的网站上有2600多段8至10分钟长的视频,内容都与农业有关,出场人物都是真实的农民。最常见的形式是一个农技员在村里访谈一位当地的种植高手,问一些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决定要种什么庄稼?如何保持土壤肥力?如何嫁接?如何清除杂草?……”种植高手会逐步演示自己的经验。

  一个“农民偶像”节目的诞生

  观众自然也是农民,他们兴致勃勃地观看视频,从同行那里学习经验然后实施。有一段视频介绍的是一种叫做“满江红”的水生作物,可以很容易地培育并添加到动物饲料中。吃了这种饲料的奶牛,产奶量可以提高 15% 至 20%。这段视频一度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视频。

  渐渐地,Digital Green发现完全不用为寻找“演员”发愁。总有农民主动联系,希望出镜介绍自己的经验,或者在学习了别人的经验之后,想在视频里露个脸分享一下。在他们看来,这种“上电视”一般的待遇是莫大的荣誉和向乡邻炫耀的资本。面对镜头时,这些群众演员都表现得格外认真,大大减少了视频的翻工和后期制作成本。

  现在,Digital Green还模仿 Facebook,开办了Farmerbook,为众多“农民偶像”开设了专属页面。这下子,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

  Digital Green的创始人是印度裔美国小伙Rikin。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Rikin“反向”移民回到了印度,想做一些“接地气”的事。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他很容易便想到了利用科技来解决印度的“三农”问题。

  Rikin曾经花了200多天,和一家非营利机构的农技员一起走村串户,观察拍摄农技员和农户之间的沟通,不断测试什么样的视频最吸引农民观看并被他们接受。他发现,农民观看视频后通常会问两个问题:“这个人是哪个村的?TA叫什么名字?”显然,农民们更愿意从同行那里学习,而不是由一个跟自己社会经济地位有很大差距的“专家”来“教育”自己。

好主意是怎样炼成的

  与各地已有的、服务农民的各类政府和非营利机构保持合作,是该项目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Digital Green通过这些在地组织接触到农民,取得他们的信任,找到种植高手录制视频。视频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考虑到当地特色,还会特意制作不同语言的版本。录制好的视频集中上传到云端中心数据库,并在可以联网时与地方数据库同步。各地的农技员从Digital Green那里拿到移动盘和投影机之类的播放设备,在当地组织农民观看学习。

  通过结合高科技(比如“云端技术”)和“低科技”(比如投影机和简易摄录机),Digital Green模式把农民对农业知识技能的接受率提高了7倍,成本效率则提高了10倍。

  如今,该模式已经从印度扩展到了埃塞俄比亚和加纳,那里的农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农民偶像”。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