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最近访问
热门站点
全部
省级云
市州云
区县云
其他云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U
V
W
X
Y
Z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们是网约急救志愿者

2024-01-22 10:38:14     王振雅 周学津    中国红十字会官网

  1月20日是我国急救专家倡议的“120国家急救日”。据《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在我国,平均每分钟会有2.39人发生心脏骤停,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普及率不到1%。

  心脏一旦骤停,人会陷入晕厥,若得不到及时救治,超过4~6分钟,大脑将遭受不可逆损伤,超过10分钟生存希望几乎为零。而我国城市120救护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超12分钟,“急救空窗期”生命需要社会共同守护。

  在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有这样一群人,忙忙碌碌是他们的日常,但是在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出手救人,他们就是“网约”社会急救志愿者。

  5分钟有多久?

  却是生与死的距离

  5分钟可以喝一杯茶;5分钟也可以听完一首歌;5分钟还可以刷几个小视频……5分钟,也可以救一个人。这样的故事每个月都会在深圳市宝安区出现。

  年轻的商超物业主管赖国文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5分钟”故事的主角。2023年10月25日16时10分,公司组织了篮球赛,身高183厘米的他正在做裁判。“主管,门岗旁边有人晕倒了,快来。”听到对讲机的呼救,赖国文立刻跑到了楼下。

  从监控画面可以看到,2分半之后,赖国文的身影出现在了倒地者的身旁。他指挥其他人呼叫了120,同时对倒地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术。

  对于心源性心脏骤停者而言,抢救时间每早1分钟,成功率将上升10%。5分钟内采取急救措施,抢救成功率约50%;6分钟内,抢救成功率约40%;8分钟内,抢救成功率约20%;超过10分钟以上,抢救成功率几乎为0。

  一分钟,心肺复苏按压100次左右,患者仍然没反应,他不敢停下按压。

  “救护车来了吗?”听到“还没有”的答案,他又问身边的同事,“AED来了吗?”

  “AED来了!”在患者晕倒的第4分钟,赖国文用上了AED为其除颤。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被称为“救命神器”,深圳市是全国配置AED最多的城市,近5万台。据深圳市急救中心发布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9日,深圳公众AED已助力救治82人。

  持续按压3分钟后,赖国文已满头大汗、双臂开始发酸,在使用AED的间隙,双臂有所放松,持续按压超过10分钟后,患者仍然没反应,“没反应,他还能救回来吗?”旁观的路人议论着。16时13分,救护车赶到了现场,专业院前急救医生开始施救。

  监控画面显示,从患者倒地到救护车到现场,“院前急救空窗期”达13分钟。

  “5分钟有多久,却是生与死的距离。”从事急救事业38年,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张文武说,在救护车没来之前,这就是“急救空窗期”,谁来救人,这属于社会救援体系范畴,而这在我国还存在很大的空缺。患者倒地,能在几分钟内遇到掌握急救技能的人几率小之又小。

  对此,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深圳市宝安区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导师林锦乐深有体会,“2017年前,有患者倒在医院外不到1公里的地方,人也没救活。在真实的院外心脏猝死事件中,除非倒在医护人员面前,否则救回来的可能性非常小。”

  救护车到来前,

  最好的救援在身边

  据《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在我国,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出院率仅为1.2%。而在深圳市宝安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出院率逐年上升。宝安区心脏骤停登记数据库显示,2023年已上升至5.2%,比全国平均数据高4个百分点。

  “还有生命迹象,抓紧抢救。”送到石岩人民医院急诊8分钟后,医生为患者进行了心肌梗死介入手术,心脏恢复心跳。

  在深圳宝安区,不止是赖国文,餐饮工作者曹天祥、辅警陈俊、社区医生谢玉萍、小区安保员张学军、羽毛球馆经营者张南游……他们都在5分钟内为他人博得一线生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有一个共同身份:“网约”社会急救志愿者。

  “宝安区作为深圳市人口大区,2017年起免费向公众开展大规模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居民近40万人次,远超健康中国行动对急救培训人数到2030年应达到人口数1%~3%的要求。”宝安区卫健局副局长、宝安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徐海峰介绍,不仅如此,据不完全统计,宝安区急救培训过的学员出手救人已有94例。

3027943249ed695be4c9799f08582abc.jpg

在深圳宝安区,每天都有多场急救技能社会培训。石岩峰 摄

  虽然已培训近40万人次,但对于常住人口达447万的宝安区、1756万人口的深圳市,急救资源远远不够,全国更是如此。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敖虎山曾表示,中国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不到1%,粗略估计仍有10亿人需要普及急救技能。

  “救护车到达前,最好的急救在身边。”张文武介绍,数十年急救工作发现,第一目击者是心脏骤停抢救的关键。急救知识普及不足是公民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出手时“不敢救、不会救”的主要原因。

  安装AED设备、培训社会急救志愿者……在不断扩充急救资源同时,如何将急救医生、AED设备、社会急救志愿者、目击者等多方高效有序连接起来,是中国社会救援体系建设思考的难题。

  深圳宝安区探索者构建社会救援体系——“5分钟社会救援圈”,是由深圳宝安区委组织部、宝安区卫生健康局、红十字会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联合打造的社会救援项目,并在全国率先试点探索,旨在“5分钟”内患者能得到社会公众力所能及的救援,将为专业的院前急救和入院后续治疗赢得时间与机会。

  “每一个代码,

  都跟生命有关”

  “5分钟社会救援圈”是科技赋能社会救援体系下的产物,如果不是在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这样的模式探索也许便是“空中楼阁”。张文武曾对研发“5分钟救援圈”系统的程序员说:“你们敲的每一个代码,都跟生命有关。”

  在“5分钟社会救援圈”的示范点,每一个小区物业管理监控室都有呼救响应端。不仅如此,在小区每一个楼栋设定一个二维码,出现急救情况居民可扫码,物业监控室就能精准定位事发点,系统会立即通知小区附近的社会急救志愿者。

  除了一级响应外,示范点的社康中心也会收到急救信息,社康中心的志愿者也会携带急救背包赶来现场,作为社会急救的二级响应。第三级响应端在区域内的医院急诊科,并会与市急救中心调度前往现场的120救护车及时联系。

  “5分钟社会救援圈”示范点建立急救三级响应,通过线上急救系统实现可视化的沟通,在120救护车到达现场前,提高现场急救效率。截至2023年底,内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存活出院率达25%,远远高于全国水平。

4fe370fd5622f7abddab5a31a1c107fd.jpg

当收到呼救信息时,作为社会急救志愿者的海裕社区第五大道社康医生谢玉萍背上急救背包,就往事发地跑去。石岩峰 摄

  徐海峰介绍,目前深圳宝安区联动10个街道、8个部委办局、31个社区,初步实现第一批49个示范点内“事发现场—物业值班—就近社康—120院前急救”四方联动。宝安区已经遴选了第二批151个示范点,不断探索高质量社会救援体系。

  科技向善,“通过大数据整合连接急救资源,把原来的‘偶发式’急救变为‘网约式’急救。”腾讯SSV社会应急实验室副总经理胡晗翰说,就好比网约车软件,通过软件,车辆需求人和车辆能够建立联系,打通信息壁垒,让急救资源流动起来,按实际需求进行优化。

  对于第一目击者而言,即使没有学过急救技能,也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可以在拨打120急救电话后,立即打开小程序呼救社会急救志愿者。

  这个急救系统每天都会保持8名志愿者“守护”。他们主要来自向社会招募的具有医学专业背景、具备专业急救技能的人员,利用业余时间线上视频协助社会志愿者现场“救人”。

  这就是小程序搭建的“拉起”机制,胡晗翰介绍,更重要的是想“拉起”整个社会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风气,让大家都敢于出手救人,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网约”社会急救志愿者的行列。

  林锦乐也是自愿成为最先执行“守护”的一名志愿者。他觉得,“通过科技技术,将急救医生的技能,第一时间延长到事发现场,不用等到患者到医院才进行诊治,尽早看到患者,提供专业建议与协助现场施救,能大大提高社会急救救治成功率。”

  多方协同,构建

  更多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

  应急救护是建设“人民城市”的一项“生命工程”,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全民的切身利益。

  在张文武看来,“5分钟社会救援圈”是一个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健康治理有效模式。可让他犯愁的是,这么好的模式怎么能在全国更多城市推广,构建全国社会救援体系。

  截至2024年1月10日,急救小程序已有注册志愿者270573人,认证志愿者50844人,激活急救小程序救治93例。

  虽然在深圳宝安区社会救援模式探索取得阶段性成功,但更多地方推广实行仍道阻且长。因为它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业指引、科技支撑、社会参与。

  在培训急救志愿者方面,如何有效招募社会公众开展培训,这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与组织能力。而在宝安区坚持党建引领。针对宝安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约1.2个党群服务阵地这一布局优势,区委组织部、区卫健局、区红十字会统筹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及非公企业等各方资源,对全区18个基层党工委分派为期一年培训十万人次的任务。

  在政策支持方面,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救人免责”也让更多社会公众加入急救志愿者队伍。而宝安区则将探索“5分钟社会救援圈”项目纳入《宝安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宝安区加快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政府立项累计安装AED4700多台,为“5分钟社会救援圈”项目提供了政策和硬件的支持。

  在社会参与方面,如何有效招募社会公众开展培训,这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与组织能力。2023年,宝安区区委组织部、区卫健局、红十字会联合腾讯SSV,探索形成党建赋能“五个一”构建“5分钟社会救援圈”的宝安模式,即建立一个党建引领各方参与的联动机制、拓展一批15分钟可达的党群服务暨应急救护培训阵地、建强一支专业化培训师资队伍、打造一套理论加实操的课程体系、开发一个功能丰富的应急响应科技平台。

  正义感与勇气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小程序、一种新的社会救援模式,让再小、再弱的正义感、勇气都能尽量转化为挺身而出的行动。“5分钟社会救援圈”工作平台墙上有句话:“你的奋斗终将伟大。”如果身边有人倒下,能够“救”在身边,那么世界就会少一些离开和遗憾。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记者:王振雅 周学津)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