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晨曦和她的学生们。
阳泉姑娘大学毕业后只身远赴新疆支教,做出这样选择的初衷是——
要对得起青春,怕以后没机会了
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安逸、稳定、离父母近的工作,是不少女孩的首选。然而,23岁的阳泉姑娘夏晨曦去年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父母身边做一名乖乖女,也没有选择一份安逸的工作,而是只身远赴4000公里外的新疆喀什,开启了她的支教生活。
如今,一学期快要结束了,1月14日,记者联系到远在新疆的夏晨曦。
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到支教地
1月14日,夜晚9点的阳泉已是漆黑一片,而4000公里外的新疆天还亮着。夏晨曦正与父母视频聊天,父母一个劲儿地叮嘱女儿注意保暖,一定要吃好。每次和爸妈视频聊天,夏晨曦都是强忍着泪水,怕父母担心。
去年夏天,夏晨曦从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同学们都在忙着找工作,安逸、稳定、离父母近的工作是首选。这时,夏晨曦听说了一个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莎车县的学校急需老师,希望全国的有志青年赴新疆支教。去支教还是留在父母身边?夏晨曦考虑再三后,决定踏上那片遥远的土地。
女儿只身一人去如此远的地方,父母很反对。夏晨曦对父母说:“我还年轻。我觉得,如果一毕业就去做舒适安逸的工作,那样对不起青春!现在再不去支教,以后就没机会了。”最终,父母同意了她的决定。
从阳泉到莎车县,要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去年9月到达莎车县小学,当地的教学环境让夏晨曦很意外: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椅、各种活动器材应有尽有……
原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偏远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学校的硬件设施好得超出了她的想象。但是,问题也是有的:当地教师数量不足。
摸索出孩子们喜欢的教学方法
夏晨曦学的是数学专业,但在学校负责教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夏晨曦说:“刚到学校,听说要教语文,把我吓了一跳,我担心语言是个坎。可上了几堂课后发现,孩子们的普通话讲得非常好。”
近年来,我国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实施双语教学,学生们小学一年级便开设了汉语课。夏晨曦带的班有45名学生,批改作业、备课占用了她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她的课,学到更多知识,她常常备课到凌晨。
课堂上,夏晨曦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适时降低难度,摸索出一套将故事、儿歌等融在课堂里的教学方法。渐渐地,夏晨曦与孩子们的关系亲密起来。
发动阳泉的亲友捐衣捐物
除了日常教学,夏晨曦还照顾学生的生活。
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学校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强。夏晨曦认为,越是这样,越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
进入冬季,当地气温降至零下,可很多学生还穿着单衣、单鞋。夏晨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晚上和母亲视频聊天,她提起此事,希望能得到家乡的帮助。母亲了解此事后,便在朋友圈里组织起向新疆小学生捐献冬衣的活动,很快就收到不少朋友捐来的衣物。阳泉新东律师事务所知道此事后,组织单位职工捐了几十套棉帽、棉衣、棉鞋。
收到来自家乡的爱心,夏晨曦激动地说:“没想到有那么多人牵挂着新疆的孩子们。收到衣物的那一刻,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孩子们穿上冬衣,我就放心了。”
回顾四个月的支教生活,夏晨曦说:“小学是一个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周围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我把外面的世界、把对生活的感悟,通过课堂带给他们,这才是支教的真正意义。我很高兴,在自己的青春岁月里做了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据乌克兰独立新闻社等媒体29日报道,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利特维年科称,目前已有105万人被征召入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