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最近访问
热门站点
全部
省级云
市州云
区县云
其他云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U
V
W
X
Y
Z

汇聚温暖人心的法治力量!“法治毕节”创建五周年观察

2021-04-18 10:07:57     当代先锋网

古籍有云: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法之于国,重于泰山。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治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70f9716344bf7f938b180512623a4a75.jpg

赫章县政法干警进村入户开展《民法典》宣传,并开展送证上门服务 周怡庆 本报记者 黄杏 摄

  “法治毕节”自2015年创建以来,毕节市着力构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格局,不断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政府效能显著提高,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明显增强。5年来,毕节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2%和10.1%,减少贫困人口130.16万人,走出了一条法治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之路。
  2020年,毕节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分别达99.35%和98.38%。

655470013bf22207642eea69cf62336f.jpg

纳雍县委政法委组织法治扶贫志愿者宣讲《民法典》,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生动的故事中养成“遇事找法”的行为习惯。 周卓 本报记者 黄杏 摄

  “法治毕节”创建取得了新成果,形成了一批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法治品牌和亮点——
  科学立法成效明显:以问题为导向,把“立得准、立得实、立得精”作为地方立法的根本要求。坚持“开门立法”贴近民意,毕节市级制定实施了多部地方性法规,涉及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推动地方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公正司法显著提升:毕节以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司法公正,法官年人均结案数成倍增长,诉讼审判结案率提升到95.47%。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环境获得感增强:顺应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需求,毕节市制定修改生态领域地方性法规5部,设跨区域管辖生态环保法庭7个,探索执法司法衔接互动模式,大力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率先在全省推行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全市行政审批由平均10个流程减少到3个流程,审批时限由平均25个工作日减少到3.68个工作日。
  政务服务不断增强:毕节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级行政职权事项和行政许可事项分别比2016年减少2334项、59项,减幅达39.2%、24.18%。
  全民守法不断深入:毕节实现全市区县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全覆盖,创“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建成法治文化公园17个、文化广场206个、文化长廊118个。

3b0f482d257c621dbd035dc4379b0c40.jpg

织金县法院巡回审判进龙场镇乡村,以案释法“零距离“ 陈恩恒 本报记者 黄杏 摄

  在“融”上做文章:
  立足大民生法治创建为民

  “人人要学民法典,生活百科是首选;离婚冷静一个月,夫妻财产更明确……”1月21日,记者来到纳雍县羊场乡麻嘎街上集镇时,羊场乡司法所的周礼军所在的山歌普法团用苗语、彝语和汉语说唱的方式将《民法典》法律法规“串”在了一起,往日枯燥乏味的法治宣传内容现在听起来津津有味。
  山歌普法融入了法律知识的八大亮点,包含了普法方方面面的内容,让广大群众在心情愉悦中学习到法律知识,真正实现了让文本上的法律“活”了起来。周礼军山歌普法团表演在近年来持续走红。闲暇时间,作为法律明白人的周礼军就会带着他的普法团到乡镇集市拿着话筒,为周边的群众义务讲解法律知识。
  这是纳雍县普法的一个基层宣传镜头。在毕节市,像这样的宣传点随处可见。
  在毕节市委政法委的统一推动下,毕节市直单位和各县区积极探索运用手机、微博等新媒体开展普法。微电影、微博、微信平台等新媒体成为群众汲取法律知识的新手段。法治毕节创建以来,毕节市打好法治“宣传牌”、法律“服务牌”、法治“文化牌”,在全市构建了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工作格局。
  2020年11月30日,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公民张某诉七星关区人民政府房屋拆迁及行政赔偿一案,副区长陈亮欢亲自出庭应诉,当面倾听群众心声,立即“拍板”解决了问题。
  行政诉讼是“民告官”的诉讼,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毕节市在法治毕节创建中不断探索制度创新,把延伸行政审判服务、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作为开展工作的突破口,努力把行政审判作为“官”“民”关系的“润滑剂”和社会稳定的“减压阀”。
  “指挥棒”树起法治权威,“关键少数”起到关键作用。毕节市以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重点,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部门具体抓,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5年来,毕节市法治政府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篇幅越来越重,成为市人代会和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上的重要内容。定期召开法治政府建设部署会、推进会、协调会,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对照法治毕节创建的要求,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实行时间倒逼、挂图作战。在做好示范创建“规定动作”的同时,因地制宜做好“自选动作”,努力形成法治政府创建的特色亮点。

90297873a482702c30b63ddd8728b933.jpg

大方县公安局在鼎新乡组织召开“警务联席会、警民议事会”,现场为群众排忧解难 陈迈 本报记者 黄杏 摄

 在“精”上下功夫:
  找准落脚点法治创建惠民

  深冬清晨,金海湖新区响水乡青山村路面上的浓霜还未褪去,村寨屋顶已是炊烟缕缕。“年味越来越浓了。”看着刚回来的外出务工人员在身边匆匆走过,张齐龙念叨了一句。“张支书快进来坐,这边烤火,外边冷!”村民看见张齐龙拿着手提包在路上走着,赶忙招呼他进屋坐下,转身就端上一盆热腾腾的“坨坨肉”,“先吃点暖和下!”张齐龙是青山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1月以来,定期到村里入户了解情况是他雷打不动的行程。
  青山村是彝族、仡佬族、蒙古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过去是毕节市有名的“乱子窝”。青山村结合“法治毕节”创建工作要求,以构建“1园2场4中心”普法载体,实现法律宣传融入产业发展、融入乡村基础建设、融入群众生活“三个融入”,在村法治广场将法治文化内容和彝族风情文化塑造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广场景观,通过双语普法长廊和法治墙等设施,打造法治主题玫瑰庄园产业经济,以法治助力脱贫攻坚为基础,积极探索新时代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法治宣教统筹发展。同时,通过发挥村法律顾问的作用,积极依法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实现了法治宣传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同步融合。
  青山村由乱到治,是因为毕节市在村里通过法治创建,发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激活了深植于村民心中的传统美德,青山村村民的思想和行为从2017年底以来迎来了美丽蝶变,青山村也随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在毕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金沙县大力实施生态文明法治工程,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将化竹煤矿废弃矿区打造成一个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法治助力生态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2015年以来,毕节市以“六大工程”(法治政府建设、公正司法天平、全民守法宣教、法治惠民服务、生态文明法治、法治监督检查)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初步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动态化的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等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发动和依靠群众依法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创新警民联调、诉调对接、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模式,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调处机制等多元化矛盾调处体系,真正做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需要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就在哪里发挥作用”。依法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
  “您们真是我们农民工的保护伞呀,我辛苦两年的血汗钱终于到……”在纳雍县勺窝镇综治中心门前,村民刘某抱着领到的18750元工钱难掩激动心情,向在场纳雍县公安局民警表达感谢。
  和刘某一样高兴的,还有他的144位农民工工友,他们共拿到因建筑公司层层转包而欠下多时的100万余元工资。这是毕节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政法信访系统大走访活动中记者采访现场遇到的一幕。
  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近年来,毕节市在“法治毕节”创建中,致力于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依托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整合公安、民政、司法、信访等部门资源力量,建立了“进一家门,解万种难”的救助大平台,探索形成“一核统筹(即:整合便民服务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心理疏导室、人民调解室、公道评说室、三级视频接访中心、公共法律服务、法官工作站等资源,建立综治中心)、一网联动、两翼齐飞(注:警民议事会、警务联席会)、多轮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等一系列创新制度,科学运行网格运行机制,通过激发基层群众治理热情,构建起民警“领治”、村寨(院落)“精治”、多元“共治”的新机制,经过几年的实践凝练,毕节市有力激活了社会参与法治创建的“细胞”。在全市政法信访系统大走访中,毕节市通过大走访深入群众倾听诉求,通过科学规划布局、权威专业指导,激活社区(乡村)治理 “神经末梢”,通过靶向施策、专业运行,全市“吹哨报到”工作取得了哨哨有响应,单单有结果的良好效果,推进基层党组织“强筋健骨”,党组织更有战斗力、群众更有获得感、社区(村寨)更有和谐度。

454deca5593398504493221961b36df3.jpg

黔西县公安局民警在大走访中帮助80余岁高龄老人补办结婚证,破解了老人办事不利的困窘。 杨春 本报记者 黄杏 摄

 在“新”上找立意:
  聚焦高品质法治创建育民

  “现在审批事项少了,办事速度快了,政务环境优了,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明显看得见、摸得着,我们非常满意。”金沙县经开区贵州皇冠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龙虎说,前几年,办营业执照得半个月左右,现在当天就可以拿到。
  同样,毕节市七星关区开羊肉火锅店的张经理也感受到了与以往不同的办事效率。他说:“开第一家店时,办营业执照时排队就排了两个下午,到拿到卫生许可证,总共用了十来天。现在办这些就不需要带着各种烦琐证件了,过来取号、填表,再签一张营业场地登记申报承诺书就行了,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毕节市以梳理权责清单、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和精简材料为抓手,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深入开展。毕节市将工商登记注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特种设备许可等业务全部向毕节市政务服务网上集中,推行全程电子化改革。工商登记服务从“面对面”变为“不见面”、从8小时向24小时延伸,实现登记注册“自助式+全天候+无纸化+零跑腿”、开通“互联网+手机”双智能体验渠道,将企业登记升级成申请人“网上申请、手机身份认证、电子签名、微信亮照”新模式。
  “创建法治毕节就是要给老百姓提供一个更优质的大环境,根本目的是惠民利民。”这是毕节市在创建法治毕节之初就提出的理念。
  从完善经济立法、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到夯实市场监管制度,健全法治化营商环境;从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尽责,到政协委员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热点……促进改革发展蹄疾步稳,法治毕节创建谱写更加靓丽的成绩单。
  从公安110到社会110,黔西县110社会联动中心只是毕节市推进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草海治理由被央视曝光的负面典型转变为贵州省环保整改的正面典型,得到国家生态环境部肯定。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有“良法”,方能有“善治”。毕节市不断加强地方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
  毕节市把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培育法治理念、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创新普法载体,打造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普法品牌。“法律六进”普治并举也屡见成效。先后在纳雍、威宁、赫章、金沙、大方和织金、金海湖区等地兴建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苑等一批法治文化阵地。精心组织好“全市政法信访系统‘大走访’活动”,加强法治宣传。
  行走于毕节城乡,法治毕节建设的蓬勃生机扑面而来——科学立法不断拓展,法治政府强力推进,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自觉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越来越浓。
  5年来,毕节市严格生态环境执法,依法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300余家、涉林违法案件5400余件。探索补植复绿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模式,建立“补植复绿”基地57个3.4万余亩。
  毕节市将进一步加强深化法治毕节创建,让法治观念覆盖到权力运行每一个环节、社会生活每一个方面,让法治精神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遵纪守法成为毕节风尚,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自觉。让法治提升毕节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5年来,毕节市强化基层法治创建典型经验培育,注重典型经验的系统集成,推动不少创建指标“单项成绩”走到全国全省前列。金沙县政务服务集成套餐,获中央领导肯定;织金县法院E调解、七星关区检察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纳雍县“七人议事”等经验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等通报表扬,在全国全省推广;毕节市公安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黔西县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法治先进县”;100余个集体、60余人次受到各级表彰。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