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最近访问
热门站点
全部
省级云
市州云
区县云
其他云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U
V
W
X
Y
Z

【众筹扶贫】纳桑红糖 还孩子一个团圆梦

2019-08-06 13:21:32     博爱云

image.png

我叫周建仁,也是网红“红糖哥”。我在温州出生,在贵阳长大,在大连就读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我的梦想是让每个山里孩子的苦恼和快乐,都能有最亲的人分享;我希望每个山里孩子半夜睡醒,眼边都有母亲慈爱的脸庞;我盼望每个山里孩子的童年,都再也不会有那么多残缺。

image.png

2012年夏天,我跟着我姐姐进入一个叫大山小爱的草根组织,去到贵州黔西南州的山区支教了将近一个月。那时我刚高考完,和从山里回来晒得黝黑的姐姐聊起,只是觉得挺有意思,但也从未想过自己也会去。 之后每年寒暑假,姐姐都会继续跟着这个组织去山里支教,直到毕业。 毕业后,她硬是说服了原本反对的爸妈,放弃了稳定的师范生从教的路,变成了大山小爱的第一位全职人员。

image.png

她说,在大山小爱干支教,改变了她的人生。2015年夏天,大三暑假闲来无事的自己,跟着她在山里呆了一个多星期,也顺便帮她干点杂事。比如帮着孩子们排公开日的节目,比如利用自己懂贵州话的优势带着志愿者去村里走访了解。

image.png

村子里大人基本都出去打工,只剩下孩子和老人。孩子都由老人照顾,有的家里没老人,于是就是大孩子照顾小孩子。在村子里走,不经意就能看到一些似乎心事很重的孩子,有时一个人坐在屋顶发很久的呆,有时候一个人在河边的树下走很久的神。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太缺爱,长大了又怎么能很好地去爱人? 那些为生活所迫外出打工的父母,他们只知道,没有钱,什么都不好。但你们知道吗?对孩子来说,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和关爱也许更重要。 

image.png

每天一抬头,看着远方连绵的大山,真的想为当地做些什么,也想过和姐姐一样投入去做支教,但我知道这块不是自己的擅长。大山小爱的每个志愿者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培训出来的,支教这方面他们已经做的足够好 ——  在同一块土地能连续支教五年并且还保持每年都进步,这本身就是件太难的事情。但或许,我可以尝试在其他地方,做些努力。

image.png

2016年1月,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大山小爱在册亨县的另一个支教点:位于贵州与广西交界的布依第一县——高达76%的布依族人口比例,全国第一。这里当地交流基本都是用布依语,本以为会说贵州话能沟通无阻的我,在这里听着当地人聊天也瞬间石化了......

image.png

南盘江是广西和贵州的界河,南盘江边,绿水青山蓝天。当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漫山遍地的甘蔗林。当地的甘蔗一年一季,冬天是收割季,当地都是种了然后送到糖厂去。 除送糖厂外,有的农户会自己熬点红糖然后当地散卖。

image.png

跟老妈说起,她听到有这种土红糖很兴奋,一定让我多带点回去,还要分些给阿姨婶婶们。 

image.png

于是我跟着当地一个朋友,去红糖作坊买红糖。这里的作坊都是在山上的甘蔗地旁边,要走很远的路,都是自己家种的甘蔗然后自己熬一些,砍的甘蔗还是用马驮到作坊里的。去的这个作坊里就是父子二人,儿子在佛山打工,每年春节回来正好帮父亲熬糖。边等着红糖出锅边和那位大哥聊天,知道他每年基本就只能春节回来下,孩子和老人都在家里,一年都没机会呆上多少时间。现在老人越来越老,孩子也越来越大,都需要有个人在身边照应。兴起了开玩笑问他:如果我们在当地开个小厂熬红糖的话,他会考虑回来么? 谁知道大哥竟然很认真地思考了下回答说,工资不比在外面打工少太多就会。在外面打工其实也很辛苦,而且孩子和老人都在这里,一年到头也照顾不到。 “家里有份还可以的工作的话,谁会想出去?”大哥熬糖间隙点了支烟,深深叹了口气。

image.png

脑海中带着大哥的那句话,和几斤山里买的土红糖,我回到了城里。上网去搜了下红糖,然后被惊到了。再咨询了几个卖红糖的做微商的朋友,更是被惊到了。原来,几乎同样的古法红糖在线上可以卖的那么贵和那么多。比如有一个品牌的红糖,靠着微商每个月可以至少出货几十万瓶,真的是太过疯狂。 而如果能每月稳定卖出1万瓶,就足够去解决当地10-20个返乡就业了。 如果稳定卖出10万瓶,那数字太美,我已不敢看。

厚着脸皮去调研了身边的很多女生朋友。发现大家对红糖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更发现了大家对市面上红糖的很多担心——担心是白砂糖染色,担心不纯粹有化学添加吃了反而对身体不好等等。

image.png

如果要做红糖的话,那么就回归到产品本身,做一瓶天然健康的放心红糖,应该就够了吧!

image.png

2016年3月1日,没有太多犹豫,带着这份简单又强烈的念想,我又来到山里,来到了这个布依语里面叫做纳桑的美丽小山村。想趁着3月份这次最后的甘蔗季,试着生产一些产品出来,试验和优化下工艺,然后再试着去销售看看,测试下市场的反应。

image.png

再小的事情要做好都其实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在人生地不熟又偏僻闭塞的山里。 ——从找场地通水拉电,重新搭灶头收柴火,买锅买各种工具,收甘蔗找工人,到榨汁过滤熬糖,出锅切块装瓶包装......每天要协调太多事情,每天又都会遇到太多问题。一开始四五天,连出十多锅红糖都无法成型,那几晚做梦都在想怎么能让糖成型。当地师傅也找不到原因没法解决,甚至都找了法师来做法驱邪(当地叫打牙祭)。幸好后来我们找出了问题所在——甘蔗必须每天用新鲜的现砍的熬出来才能成型。而那些不在乎甘蔗是否新鲜的,一般都是加了化学添加剂(据我了解当地用的应该是明矾,这是有明确规定不可用于食品的,它可以过滤悬浮物所以水泡出来很清澈,其次可以促使凝结而不必担心我们遇到的无法成型的问题。)

image.png

所以每天我们熬糖都只能现找人去地里砍甘蔗,然后再用拖拉机装了运过来,而不像别人一次性一辆十几吨的大车拉一车用好几天。虽然每天成本很高,产量也一直上不去。但是我们依然坚持这样做。做一瓶天然的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的红糖,真的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黔西南每天33摄氏度的高温,再加上热气腾腾的灶头经常一身湿透,不及时多喝水就会容易虚脱。高海拔的紫外线下人一两天就晒黑了一圈。就更别提熬糖过程里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个泡、被蜜蜂亲个包。

image.png

这一个月里,几天一个星期洗一次澡是常态。很多时候忙着看锅搅拌连饭都顾不上吃。渴了就和当地人一样拿起水管就往嘴里一通灌。累了直接搬块石头就坐下来歇会。通过那段时间的反复试验,我们终于掌握了古法熬制红糖的技艺,运用贵州千年古法熬制,甘蔗为唯一原料,运用传统“直风枪灶连环锅”,经过近18道工序手工熬制而成。

image.png

2016年年底,我跑遍了当地12个村25个组,寻找到了最合适的甘蔗,请教了当地几乎所有的老师傅,和当地农民们共同成立了册亨县木棉树土法红糖专业合作社,反复试验出了稳定规范的100%无添加熬制工艺,建设了高标准红糖生产工厂,拿到了所在县的第一张古法红糖食品生产许可证,调研确定了红糖产品线,不断优化磨合了甘蔗选材、熬制生产、产品包装和货物物流等各个环节。

image.png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工厂一期招募了22名工人,其中有15名是从外地务工回来。只要我们的工厂可以继续做下去,他们就不用再离开家乡,有时间可以照顾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有父母的陪伴,不再缺少爱。

image.png

不懂销售技巧,但我知道,我熬的这些糖,也许口味会因人而异,评价不同;但每瓶都是无化学添加的健康的放心糖。

image.png

而现在,糖已经生产出来了,却又要开始担心怎么把这些糖卖出去。无论如何,我们的梦想,就是做出越来越好的让人放心的天然红糖。

image.png

我们的初心和坚持,也正在被更多人看见。贵州土法红糖厂的筹建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18年11月,宁波市江北区区委书籍丁晓芳率领江北党政代表团莅临红糖厂,详细考察了宁波江北区帮扶资金援建二期厂房的施工进度,并调研糖厂一期运营情况。李云来副区长还在工厂的员工之家陪伴糖厂员工的孩子共同游戏,笑声连连。丁晓芳书记表示,南盘公土法红糖发展布依族土法红糖技艺,帮助当地人返乡就业,让大山里的孩子不再留守,用善行实践善念,希望大家共同援手支持。

image.png

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在各界的关怀和帮助下,我们必将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更好。展望未来,在政府的指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们还将持续扩建红糖厂,让更多的外出打工的当地人返回家园,和他们的孩子相聚。

为什么众筹?

纳桑土法红糖项目,孵化于扎根贵州当地支教6年(2012年至今)的“大山小爱”志愿支教协会。团队项目成员大多为参与支教多年的志愿者,或是长期关注公益事业和乡村发展的同路人,与农民共同成立了册亨县木棉树土法红糖专业合作社。

爱心链接:https://z.m.jd.com/project/newDetails/115290.html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